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抵押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中國糧食政策的完善與創新

本報記者王彩娜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司長郭瑋:建立高效、安全的糧食市場調控和流通體系“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糧食總量問題解決後,保障糧食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糧食市場調控和流通體系,解決好當前糧食流通領域設施不完善、流通主體不活躍、儲備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司長郭瑋在11月23日舉行的“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峰會”上說,中國有足夠的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民以食為天。”對中國這樣一個耕地僅占世界10%,人口卻占世界22%的發展中大國,糧食安全是“天字第一號”大事。保障糧食總量安全和完善糧食流通體系幾乎是峰會上每個發言者都會反復提及的重要話題。調整糧食消費需求預期郭瑋表示,就中國現狀來講,糧食安全定義核心是保證積極的、健康的食物需求。大約每隔10年,我國都會對糧食消費需求做出權威預測,每次預測都會相應地調低人均糧食消費需求預期。上個世紀80年代,有關部門預測2000年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需求為400公斤;1996年預測認為,到2000年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需求為385公斤,到2010年為390公斤;2008年預測提出,2010年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需求為389公斤,到2020年為395公斤。郭瑋分析稱,做出調整的原因主要在於人均口糧減少超出預期。畜牧業生產效率提高較快,用較少的糧食可以生產出更多的肉、蛋和奶,人的合理食物消費是有限度的。“根據實際需要,目前中國糧食安全的界線,應是人均占有糧食達到395公斤。”郭瑋認為,395公斤,不僅可以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還能實現吃得比較好。按照人均糧食消費395公斤測算得出全國糧食基本消費量應是1.07萬億斤。隻要我國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萬億斤以上,糧食安全就有充分保障。郭瑋稱,現在人均糧食消費或人均糧食占有量是435公斤,遠高於基本消費需求量,各類食物都不存在市場短缺問題。連年來的糧食進口增加,主要是基本需求以外的其他消費增加所造成的,其中有部分甚至是高等消費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加並不能反映糧食安全水平下降。”應對市場風險糧食總量有保障以後,來自市場的風險依然嚴峻。包括區域、氣候、國際市場波動等在內的風險都會給糧食市場運行帶來諸多問題。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改革進入深水區,穩定糧食生產,化解農產品(000061,股吧)的市場風險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郭瑋強調,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要高度重視糧食流通體系建設。目前,中國糧食流通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活力不足。與過去相比,現在全社會存糧向國傢糧庫集中,全國庫存向主產區集中,糧食庫存過度集中風險很大。郭瑋建議,在全國性的收儲系統中,地方政府、農民、企業和城市居民應扮演更多的角色,存儲一定數量的糧食,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打好物質基礎。郭瑋認為在解決好目前糧食流通市場設施不完善、主體不活躍、儲備制度不完善等方面潛力很大,“如何建立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糧食流通體系至關重要。”河南省副省長王鐵:糧食生產要生態化河南省不僅是糧食大省,還是小麥第一大省。河南省連續十年獲得農業大豐收,八年糧食總產超千億斤,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小麥產量占全國27.3%。這些年在糧食增產工作實踐中,河南一直在探索和推動糧食生產生態化問題。主要是三個問題:第一,什麼是糧食生產生態化?所謂的糧食生產生態化就是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協調糧食生產的土壤、肥料、水、種子、農業以及大氣資源的生態化。形成質量安全、品質優良、資源合理利用、農業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促進糧食生產的經濟生態社會戰略安全。第二,為什麼要進行糧食生產生態化。當前,我國化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每年還有上百萬噸的農膜殘留於土壤中。河南現在全省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是70%,要是達到95%以上,每年可節約化肥110萬噸,節約農藥1萬噸,節水11.8億立方米,累計可以減少生產成本60億元。到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如果達到瞭生態化生產,可以節約化肥1220萬噸以上,農藥10億萬噸以上,地下水311億立方米,累計可以減少生產成本670億元左右,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政治效益、安全效益乃至巨大的糧食安全戰略效益。第三,糧食生產生態化需要什麼?首先是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在對150個種糧大戶進行調查時發現,這些大戶平均種植小麥面積358畝,是散戶平均種植面積的68.8倍。這些種糧大戶平均畝產821.7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斤,以國傢最低保護價來計算,畝產高出24.5元,同時大戶在種子、化肥、農藥等投入方面每畝平均少投入8.5元。其次是建立中國農業土地銀行。現在流轉土地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民兄弟不放心,流轉給誰?誰給保障?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現在已經充分證明最有效的載體,就是建立中國農業土地銀行,這個巨大的金融載體來幫助農民兄弟把土地存進土地銀行。銀行把土地貸給種糧大戶,讓農民吃上“定心丸”。按照存期長短和按照存地多少來獲得受益。“老外”農場主的“玉米經”白色屏幕上的照片中,Sergio Bortolozzo正站在他的農場中“指點玉米”。演講臺前,鞠躬致禮後的Sergio Bortolozzo,正在分享著巴西玉米種植經驗、國際玉米貿易的觀點以及展示巴西玉米供應能力,為解決全球饑餓而努力。臺下接連豎起的大拇指是對Sergio Bortolozzo最直接的贊美。不同於以往,在11月23日舉行的“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峰會”的演講臺前,滔滔不絕的嘉賓並非專傢學者,卻是更有發言權的四位真正的農場主——巴西玉米種植者協會副主席Sergio Bortolozzo、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主席Pamela Johnson、阿根廷玉米種植者協會主席Alberto Morelli和美國谷物協會主席Julius Schaaf。遠道而來的農場主們在會場用一張張照片描繪自己的農場,講述種植和收獲玉米的故事,勾勒玉米藍圖。Sergio Bortolozzo介紹農場的同時,也介紹瞭自己的媽媽、6個兒子、兄弟以及合夥人。“我的兒子們已經成為瞭農業管理者、農藝工程師,幫助我打理農場。我們是一個傢庭型的企業,一起工作,一起開展各種活動。”巴西成為瞭今年最大的玉米出口國。從2005年開始,巴西玉米產量開始大幅提升,Sergio Bortolozzo認為主要是使用瞭新型技術,第二茬技術在巴西玉米產量中貢獻越來越大。來自美國的農場主Pamela Johnson指著自傢經營瞭百年的農場機械化收割時的照片笑稱,“我們生活在農業的黃金時代。農場主們的生活狀況得到瞭極大的改善。”被Pamela Johnson放在一起對比的還有三張照片:祖父母時代的手工收割場景、父母那一代的拖拉機收割場景和孫輩的玩耍場景。“父母那輩的糧食生產率比祖父母那輩提高瞭一倍,而我比我父母那輩漲瞭三倍,我的孫輩能夠見證到一個更高的收成,而這些都要歸功於技術提升,不僅是機械化,還包括種子、化肥和殺蟲技術等。”Pamela Johnson以上個世紀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的三大幹旱對農場產量影響的數據圖,來說明即使是在幹旱的情況下,受益於技術提升,糧食產量也在持續提高。比其他三位農場主多瞭一個農業工程師身份的Alberto Morelli,一直在從事一線農業生產和玉米品種改良工作,在自己的農場裡發展灌溉農業。“在阿根廷,我們經歷瞭從個人耕作到個人間、機構間通力協作的巨大轉變,阿根廷的農業生產者和各類農業機構都深刻認識到新知識,新技術的重要性。”Alberto Morelli說,知識、土地、資本、更好的風險控制、更大的風險規模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顯著提升瞭土地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Pamela Johnson 在發言結束時說出瞭自己的願望,“我是一個農場主,希望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也能夠像我孫輩那樣,膳食非常健康,技術傳播和貿易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個願望,但這兩點需要很好的政策來支撐。”“同為玉米種植者和出口者,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有著共同的利益,其中之一就是希望能夠擁有一個有序、透明和高效的全球玉米流通市場。”Sergio Bortolozzo說。四位農場主同屬於國際玉米聯合會,是一個“戰壕裡的小夥伴”。壓軸出場的Julius Schaaf是國際玉米聯合會主席,他指出,國際玉米聯合會的各個農場主,是在為全球的市場進行生產,包括中國,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未來重要的市場可能是在印度或是其他國傢。建立鼓勵應用新技術的全球貿易體系,種植者和消費者各方都會受益。當前世界形勢變得更加復雜瞭,國際貿易體系也更加復雜,在各個領域都存在著很多的壁壘。國際玉米聯合會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逐步取消目前的障礙。“建立一個開發、有效和公平的全球體系,消除貿易壁壘,實現玉米在全球貿易體系中實現自由流動,讓市場發揮其作用。”Julius Schaaf提出呼籲。不足一個小時的短暫對話結束後,誠如主持人美國谷物協會中國代表處主任Bryan Lohmar開場時所說,“本環節結束後,大傢對玉米行業會有一個非常樂觀的情緒。”國傢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穩步推進以市場為主的農產品定價原則的政策走向“目前,國傢對糧食的補貼大幅增加,財政對糧食的投入已經達到5700多億元。”國傢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在“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峰會”上發言時作上述表述。中國糧食實現“十連增”,世界矚目,其背後卻是沉重的財政壓力。方言指出,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尤其是在國內糧食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出現倒掛時,出現瞭大量糧食進口。目前,小麥和大米實行最低收購價格,棉花、玉米和大豆實行臨時收儲價格。通過這種邊際價格效應來鼓勵農民增加糧食生產,不過卻造成當前市場糧食價格基本是以最低收購價為基礎。“糧價隻漲不跌,背離瞭價值的最基本規律。”方言坦言,帶有政府補貼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使得國內糧價非常堅挺。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要發揮決定性作用。方言認為現在糧食價格已經到瞭要按市場機制進行定價的階段瞭。小麥、大米、棉花、玉米和大豆這五種產品一起調整現行定價方式,波動會比較大,整個市場都會受到影響。方言建議,在糧食“十連增”的情況下,為瞭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保持市場糧價穩定,糧食產業定價方式上采取比較溫和的改革路徑,穩步推進,雙管齊下,逐漸實現以市場為主要的農產品定價原則的政策走向對於中國就更為合適。即在小麥和大米價格上,暫時延續一段時間的最低收購價格,同時選擇臨時收儲價格領域的一種產品進行市場定價。“探索目標價格加上對農民的補貼,加上保險(放心保),適當采取政府補助的形式和價差補助形式來減少農民收入的降低,實現平滑過渡。”方言說。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潘文博:控制進口糧食規模,堅持實現基本自給“進口糧食是常態,但國際市場的糧源僅是國內糧食需求的調劑和補充,僅能起到輔助作用。”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潘文博在“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峰會”上表示,為確保國傢糧食安全,尤其是谷物和口糧安全,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基本自給方針。堅持基本自給“糧食進口是出於國傢戰略考慮,需要部分進口,但要控制在一定規模內。”潘文博認為,國際市場糧源有限,不一定靠得住。大量進口糧食,會受到主權、地緣政治、環境、運輸等多種約束。目前,每年糧食國際貿易量僅有2.5億噸,不足我國糧食消費量的一半。作為中國人主要口糧之一的大米,國際市場貿易量也僅有2500萬噸,不足國內大米消費量的1/5。“我國進口糧食,並非國內供給出瞭問題,而僅僅是由於國內外的糧食價差導致的。”潘文博回顧近30年來我國糧食進口的歷史發現,進口量激增的典型年份,往往是國內糧食增產的年份,也是世界糧食增產的年份。潛力在單產潘文博認為在糧食“十連增”的高起點上繼續提高糧食產量難度相當大,但增產還是有潛力的。“增產的潛力在單產,而非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過去的10年中,我國糧食年均增產達1500萬噸,從糧食產量增長效應看,播種面積的貢獻率是1/3,單產的貢獻率是2/3。受耕地資源、水資源約束,繼續擴大播種面積空間有限。同時,潘文博還提供兩組數據:我國水稻、小麥、玉米平均單產分別是單產排名前十位的國傢平均水平的75%、70%、65%。水稻、小麥、玉米的單產水平分別排在世界的第13位、第20位和第21位。我國現有的糧食單產水平與高產國傢相距較遠,且國內同一種植區域的同一作物,省際間單產差距也較大。比如,長江流域的湖南早稻畝產比江西高40公斤。潘文博認為差距即潛力,建議從以下兩個途徑來提高單產:一是改善生產條件。目前全國耕地中,中低產田占70%,有效灌溉面積僅有50%,因此,改造中低產田增產潛力很大,低產變中產、中產變高產可分別增產100公斤、200公斤。二是依靠科技。今年以來,農業部大力組織開展生產模式攻關,組織育種、栽培、農機等多領域專傢,組裝配套涵蓋四大產區、五大作物的58個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已在主產區開展試點運用,今後會為糧食增產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國傢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若中小農戶破產,糧食安全不可持續“目前,我國大豆進口量達到瞭6000萬噸,而玉米進口量在500萬噸左右,為什麼中國進口瞭那麼多大豆,而玉米卻沒有大量湧入?”這是國傢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在“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峰會”上演講開始前拋出的一個問題。尚強民坦言並不贊同由於政府貿易政策才造成我國大豆和玉米進口量相差懸殊。他解釋稱,大量進口大豆是因為我國出現瞭強大的需求。“我們在美國朋友的幫助下,種植技術發展瞭,我們學會使用飼料生產豬肉,這樣我們消費的更多的是豆而非玉米。”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要發揮決定性作用。尚強民強調,市場決定一切,完善糧食市場流通體系,完善價格體系,就要發揮市場作用。由於我國耕地資源和水資源緊缺,因此,尚強民認為,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有多少進口多少很好,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條件下,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同時,尚強民指出,這是肯定不行的,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傢,如果讓大量中小農戶破產,我國的糧食安全是不可持續的。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1-26/160025427.html

過戶買賣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快速汽車貸款方法信貸年息
arrow
arrow

    williem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