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汽車信貸增貸任何問題免費諮詢對話王石從崩潰邊緣到像換瞭個人

9月下旬,62歲的萬科董事長王石結束瞭在哈佛大學的兩年學習生活,接著轉赴英國劍橋大學開始新的學習。在辭美赴英之際,王石在紐約文華東方酒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談瞭兩年來的心路歷程。我毫不猶豫回答“我願意”第一財經日報:從1984年創辦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萬科”前身),到1999年2月辭去萬科總經理,是你的一個階段;此後,你完成“7加2”攀登探險之旅(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極),也是一個階段。這兩年,你又選擇出國讀書,是第三個階段,到底是怎麼想的?王石:留學是我的一個情結。我是“工農兵學員”(註:王石1974年被選送到蘭州鐵路學院給排水專業,197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州鐵路局工程五段做技術員),目睹瞭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一直希望可以有機會去留學,接受系統性的知識訓練。1983年我到深圳去闖蕩的想法也是以深圳為跳板,過個兩年就出國去學習。當時並沒有想過自己會一輩子經商,而且那時深圳會怎麼發展、特區會怎麼樣,也是很不確定的,置身於當時的環境也不可能說有什麼三年、五年計劃。明天究竟怎樣很難預測,所以也隻能做一年看一年。沒想到一直做下去瞭,但我始終還是有出國學習的夢想。像我這樣的“文革一代”沒有接受過好的知識訓練,雖然也一直自學讀書。在深圳做瞭多年,始終想著要出國學習,但總是一年又一年推遲。到瞭50歲,開始覺得留學和自己沒什麼關系瞭。一是年紀大瞭,另外也覺得接受知識訓練是年輕人的事情。過瞭50歲後就沒再想過出國讀書。2010年我59歲時,收到哈佛大學的一個非正式邀請。萬科和哈佛之間有一個為期三年的合作項目,每年暑假都會安排一些哈佛的本科生到萬科實習。有一次合作雙方見面吃飯,哈佛那邊的“中國基金”項目的執行主任問瞭一句:“王總有沒有興趣到哈佛做訪問學者,學習半年或一年左右?”當時我毫不猶豫回答“我願意”,而且選瞭最長的時間—一年。能去哈佛學習,一方面是萬科和哈佛的合作項目起瞭推動作用,另外和我的身份、經歷也有一定關系。包括在寫申請材料時提到,我已經在香港科技大學的商學院項目有一年的教學經驗,我也是企業傢。特別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書的時候,感覺自己理論上的準備是不夠的。當然作為案例教學,你講自己這麼多年的實戰經歷可能會非常引人入勝,但教學和講演畢竟不是一回事。促使我到哈佛的最直接理由還是自己想去接受系統的知識學習和梳理。其實並不是因為是哈佛我就去,如果當時邀請我的學校是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我可能也會去。但這個契機最終促成我去哈佛。不過到真正要走出留學這一步時,我才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做好準備。主要還是語言問題。畢竟不是國內的學校,很擔心到那後攻克不瞭語言關,我反而猶豫瞭。到哈佛後,我在選課時情不自禁選瞭“資本主義思想史”、“宗教如何影響社會”這些課程。這與我是企業傢的身份有很大關系。做瞭這麼多年企業,關於我自身、關於萬科未來究竟怎麼走,都需要一些更深的思考。學習的困難非常大,更大的是語言問題。何況這些課程即使翻譯成中文都很難理解。尤其是宗教問題,我本來就比較陌生。真正深入進去後發現有很多教派,如新教進入美國後如何影響資本主義發展,給我很多思考。比如有一個很小的教派叫“貴格派”,目前全世界信徒也不過60萬人,但在反對戰爭與和平主義方面扮演瞭有趣而且重要的角色。從崩潰邊緣到像換瞭個人其實我在哈佛的第一年幾乎處於崩潰狀態。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是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教授在說貸款代辦費用信貸年息個人信貸代辦公司信貸年息什麼。好在美國的教育方式是在課程之前告訴你要讀哪些書,可以預習,課後再繼續閱讀來彌補。整個學習過程非常辛苦。這一年眼睛都看壞瞭,不停地耗損,散光非常嚴重。我本來是不近視的,但現在老化得很快,眼睛充血、視網膜硬化。我第一次經歷這種閱讀方法,要快速讀大量讀物,對效率有很高要求。另外還要不停跟教授交流,隻能通過較大的閱讀量來彌補聽力、口語的缺陷。那時候真的覺得在哈佛每天都是煎熬,每天都在盼著星期六(002291,股吧),因為到周六就可以睡懶覺瞭。由於晚上熬夜太厲害,白天上課就會打瞌睡,經常覺得自己沒有出頭之日,最糟糕的是別學無所成,再把身體累壞瞭。在深圳創業這些年,雖然壓力很大,但我的睡眠一直很好。甚至越是困難時期,越是睡得好,覺得什麼都別多想,明天太陽還會正常升起。但在哈佛真的是有想要放棄的念頭,每天看書看到兩三點睡覺,八點上課,明明知道自己必須要睡一會兒,但怎麼都睡不著。登山的時候隻是肉體上折磨,心理上恐懼,但也就是熬兩個月,但在哈佛要熬12個月!可真正到這一年要過去的時候,又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怎麼一年已經到頭瞭?然後我就開始申請在哈佛學習的第二年。到瞭第二年感覺到時間更加不夠用,我也不願意再去應酬。每天就隻奔波於公寓、校園、課堂、圖書館之間。這個時候真覺得自己像換瞭個人一樣。我真正感覺到變化是再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書時,我的助教會說您講課的感覺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瞭。變化主要有兩點:一是更有邏輯,另外一方面是註重引導學生思考,而不單純隻是想去告訴學生什麼,更多的是讓學生互相交流,我提出問題,然後學生來解答,但不是立足於一定給出正確答案。而且我也突然發現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產生瞭變化,之前一直覺得自己是老師,傳播知識、傳播案例,是在幫助學生提高,現在更多覺得自己是個啟發者,同時我也從學生那裡收獲頗多。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0-14/15869794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liem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